景觀、河道、湖體綜合治理技術
1、概述
景觀、河道、湖泊等水體通常分為三類:
(1)開放性水體:分為急流開放性水體和緩流開放性水體。急流開放性水體是指城市中的干流河道,水體的天然稀釋自凈作用強。緩流開放性水體是指流量小、流速低,除作景觀功能外,主要為泄洪作用,是雨季雨水的排放渠道。而在一般季節,水體的補充水量小,對污染物的稀釋能力弱。
(2)封閉性水體:主要指湖泊或人工水體,水體封閉性較大、水體交換速度慢、水體停留時間長、自凈功能差。
(3)人造水景:是指噴泉、瀑布及娛樂、觀賞性水體等景觀,這些水體與人體接觸比較密切。
2、景觀、河道、湖泊等水體治理技術
景觀、河道、湖泊等水體的治理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許多因素相互制約,水體治理不能單一方法解決。LISG生態治理系統是北京利賽格環??萍加邢薰就ㄟ^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和技術研發,而推出的一項景觀水體綜合治理技術。
(1)、點源治理:主要是針對補入水體進行凈化處理。景觀、河道、湖泊等水體的補水來源: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LISG點源治理技術: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人工濕地處理技術、流離生物膜處理技術、MBR生物膜處理技術。
(2)、面源治理:是指影響景觀、河道、湖泊等水體的環境氣候條件、降水治理技術、水量平衡治理技術。根據景觀、河道、湖泊等水體的地域氣候環境條件、補入水體的水質水量、蒸發水量、入滲水量和用水量進行平衡計算和調整。
(3)、內源治理:是針對景觀、河道、湖泊等水體本身進行治理,提高水體自凈化能力,加大水體納污容量。LISG內源治理技術:清淤處理、底泥生物處理、水體流動場技術、循環流動場技術、水體推流復氧技術和跌水噴泉曝氣處理技術。
(4)、水生動植物控制:水生動植物養殖是為了完善景觀、河道、湖泊等水體的生物鏈,屬于內源治理技術,水體中具備完善的生物鏈結構是提高水體自凈能力的基礎。
(5)、生態護岸:是指利用護岸的生物降解作用凈化水質,從而增大水體自凈能力。
3、景觀、河道、湖泊等水體治理實施
(1)、水質保持及控制
--控制點、面源污染物;
--結合水質處理設計的流動場,減少水域死區;
--搭建生態系統,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
--輔助人工生物處理;
--水體自凈能力大于營養源(污染物)的輸入。
(2)、水體流態設計
通過人工輔助生物處理系統的流動方向,結合水體中的推流復氧及人工濕地的建設,構建景觀水體的流動場,實現水體正常運行的統一動力條件。
(3)、構建水生生態系統
針對本水體的特點,種植植物系統,包括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及漂浮植物;構建水生動物系統,包括濾食性魚類、濾食性軟體動物、草食性魚類等,如鰱魚、鳙魚、螺螄、蚌、草魚等。從而完成水體的生物、植物系統的搭建。
(4)、雨洪資源合理利用
優質雨水是景觀、河水、湖泊等水體最好的天然補水資源,可以緩解水資源的緊張。由于初期雨水水質較差,直接利用會給景觀水、河水和人工湖等水體帶來嚴重的污染。對區域內雨水通過棄流、收集、處理后補充到景觀、河道、人工湖等水景中,可減少水源的投資。并采取有利措施,控制雨水帶來的污染物對上述水體的影響。具體措施有:雨水棄流、滲溝、滲渠、滲管等。
(5)運行管理
針對水體補充水源的變化、季節的變化、水質的變化、降雨與干旱的變化等,靈活的調控各子系統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