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2019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評價結果公布14個區為優良
來源:北京市環境生態局
北京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系列重要講話、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鄉親們的回信精神,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決打好打贏碧水保衛戰,堅持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統籌的理念,推進本市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十三五”階段各項工作任務“收官”進展順利。
目前,2019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評價結果已通報至各區,2019年評價為優秀的是延慶、西城、懷柔、朝陽區,評價為良好的是門頭溝、海淀、密云、石景山、大興、東城、豐臺、昌平、通州、平谷區。相較2016年,2019年評價為優秀和良好的區由10個增加為14個,評價為不合格的區由2個下降為0個。
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全市共監測河流99條段,湖泊22個、水庫18座,多年監測數據表明,北京市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其中湖泊、水庫水質較好,基本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河流水質逐年好轉,2019年,全市Ⅰ-Ⅲ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55.1%,Ⅳ類、Ⅴ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35.4%;劣Ⅴ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9.5%;2020年1-9月,Ⅰ-Ⅲ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59.8%,Ⅳ類、Ⅴ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37%,較2015年分別增加11.2個百分點和25.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3.2%,較2015年下降36.7個百分點,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其中國家考核本市的25個斷面,2019年以來,水質優良比例為60%,無劣Ⅴ類水體斷面,提前達到2020年國家考核目標。
綜合施策有序推進水污染防治各項工作
提高總體站位,落實各方責任。一是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統領首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制定印發《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分工規定》,建立健全了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二是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各級黨政領導擔任河長,發布總河長令,開展“清河”“清管”行動,聚焦小微水體等整治工作,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三是制定印發《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行動計劃》,將水污染防治目標納入市政府對各區的績效考核中,落實工作責任。
推進精細化管理,打好政策組合拳。一是認真組織開展本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研究提出“查、測、溯、治、管”的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思路,編制印發《北京市入河排口分類分級管控技術指南(試行)》,基本完成全市現狀排口排查。開展入河排污口分類分級管控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動構建“水環境—排污口—污染源”的全過程監管體系。二是在完成兩個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動方案基礎上,持續實施第三個三年行動方案,統籌推進城鄉污水治理,系統推動污水處理與水環境治理工作。再生水使用量逐年提高,2019年達11.5億立方米,主要用于河流生態補水,成為我市穩定可靠的“第二水源”。三是深化實施水環境區域補償,在流域上下游各區政府間建立經濟補償制度,“水差要交錢,水好能收錢”。隨著近年來水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跨界斷面補償金額大幅下降,由2015年的9.7億元降至2019年的1.3億元。在區級補償制度建立后,本市又推動建立鄉鎮間水環境區域補償,目前全市設有鄉鎮的13個區均已建立跨鄉鎮間水環境區域補償機制,進一步促進形成了流域上下游齊抓共管治理水環境的工作格局。
開展考核評價,有效推動工作。自2016年起,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水務局等11個部門,每年對全市各區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價,督促各區及時查找差距,對考核不合格的進行約談通報,并將有關結果作為財政部門分配資金的依據。隨著本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的不斷提升,各區評價成績明顯提升。2019年評價為優秀的是延慶、西城、懷柔、朝陽區;評價為良好的是門頭溝、海淀、密云、石景山、大興、東城、豐臺、昌平、通州、平谷區;評價為合格的是房山、順義區。
深化區域協作,加強生態涵養建設水平。一是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評估與信息公開。每年開展密云水庫等市、區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按季度向社會公開市、區級水源地、供水廠、水龍頭水質信息。二是2020年1月18日,由生態環境部、河北省、北京市共同印發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聚焦“總氮削減”和“生態空間管控”兩個重點,構建全流域空間管控格局,共同開展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三是穩步實施密云水庫上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推進永定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官廳水庫向下游實施生態補水,實現了25年來永定河北京段首次全線通水。四是與河北省共同印發《白洋淀流域跨?。ㄊ校┙绾恿魉廴痉乐喂ぷ鳈C制》,加強共同會商、信息共享、聯合執法、聯動應急等專項工作,不斷改善大清河流域水環境狀況,支持雄安新區高標準建設。五是加強水生態修復與建設,推進“用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建設一批以新鳳河為代表的河道生態修復典型工程。
統籌銜接新要求,提前謀劃“十四五”
2021年是“十四五”時期的開局之年,北京市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提前謀劃“十四五”各項任務,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根據本市“十四五”階段從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態保護的轉變、從水環境治理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轉變的總體形勢,圍繞本市五大流域自然稟賦特征和水生態環境現狀,結合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創新和深化水生態環境管理機制和手段,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逐步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目標。